<b>三十七</b><b><o:p></o:p></b><b></b>三年之后的一个深秋,陆文景梦游一般行走在美国匹兹堡的街头。
她形容憔悴,寻寻觅觅。
走走停停,晃晃悠悠。
宛若孤魂野鹤贸然闯入异域一般,既沮丧又找不着出路,行踪飘忽不定。
<o:p></o:p>海纳在京城接受治疗后的三年中,陆文景一直没有中断与美国方面的联系。
匹兹堡医疗中心的巴兰格博士又给她介绍了匹兹堡儿童医院的欧亨利博士,他们一再邀请文景带海纳到儿童医院作彻底检查,可文景母女却没有成行。
按两位博士的心思,最好在孩子旧病未复发前接受检查,他们好留下血小板、血色素以及有关酶在体内的变化数据。
科学家关注生命的同时,更重视科研价值和推广意义。
但陆文景和吴长东哪能体会到这些呢?他(她)们看孩子精力充沛,如饥似渴地学习,以为海纳体内的积极因素都被调动起来了,病魔已不战而退了。
这对一相情愿的夫妻既不想耽误孩子的学习,又想抓紧时间多赚些钱。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陆文景贷款投资了两个豆腐作坊。
一个在吴庄,由文景的父母和二妮、三货、顺子妈合伙经营;一个在西山矿务局,由文景牵头、几位矿工家属来加盟。
然而正当她们的豆腐事业(由懒豆腐到豆腐干、豆腐皮、腐竹、腐乳等)蒸蒸日上的时候,海纳的病又犯了。
这一回病魔来势凶猛,不仅侵犯到孩子的肝脏,也侵犯到了骨骼。
海纳先是关节疼,继而在左腿的小腿部位已出现了脓肿和溃疡。
万般无奈下,文景一横心,只好把国内的一切托付了亲友,带孩子远赴美国看病。
<o:p></o:p>然而,她实在低估了身到异乡为异客的艰难!飞机抵达华盛顿机场时,因故晚点。
文景母女没能赶上原定的那班飞往匹兹堡的飞机。
在候机厅,满眼是黄、白、黑等各色皮肤的陌生人,除了女儿的呻吟,满耳是陌生的声音。
文景又急又慌,真不知何去何从。
<o:p></o:p>看见别人去打长途电话,文景心里一亮,想到了巴兰格与欧亨利两位博士都给过她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