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塑料制品的大行其道,黎族传统制陶业开始衰落,面临失传的危险。羊拜亮老人坚持将这门手艺传承了下来。按黎族传统风俗,制陶是妇女的工种,传女不传男,有“女制陶男莫近”的说法。
因此,传承人全部是女性。如今,羊拜亮老人也将其传给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孙媳文月思。在昌江保突村妇女刘梅珍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黎陶合作社。
随后,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合作社里还设立了黎族制陶传习所,带动保突村200多名妇女在农闲时学习这门手艺,在抢救濒临失传技艺的同时,也让她们通过这种技艺来增收。
如今,合作社从制陶工人到负责人,全是清一色的“娘子军”。随着昌江旅游业的发展,黎陶合作社里每天都能迎接大批游客到访,黎陶作为旅游纪念品备受游客欢迎。
据刘梅珍介绍,如今合作社内有8名固定的制陶员工,她们都是当地农村妇女,仅仅通过农闲烧制的陶器一项,就能获得每月2000元左右的收入。合作社的制陶产业在传播了黎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黎族村民脱贫致富。
一个出生在黄河边,成长在大西北,毕业分配到中原的年青画家,只因一次写生,便再也舍不得离开海南。
庞珂说,这里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瑰宝让他如痴如醉,难以割舍。20年来,他跑遍了海南的黎村,一件件原生态的黎族陶器给他的艺术和生活输入了取之不尽的激情之源。
1984年,23岁的庞珂刚在一家豫剧团中任美术设计工作,心爱的画笔正勾勒出一个令人憧憬的前程。很早就想到天涯走一遭的庞珂有了一个令人心动的机会,经朋友介绍,终于可以到海南踏访山水。
多年前的那一幕,庞珂仍记忆犹新。他说,踏上海岛的那一刻,那种新奇感和兴奋劲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然而,此时更让庞珂牵挂的却是藏在大山之中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黎族文化。
庞珂说,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在白沙、乐东等县市的黎村中,他再也无法控制手中的画笔,尽可能抓住每一秒画下眼前所见的一切。
后来,庞珂索性在当时的通什市当起了美术老师,并不断带领学生深入黎村写生。1986年的一天,庞珂在通什市的一个黎村中发现了让他此后兴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