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的胡俑,高鼻深目,分别来自西域和更遥远的异国。
这些骆驼和胡俑,传达了丝绸之路上商业往来的重要信息。佛教艺术对唐三彩的影响也很大。唐三彩中的天王力士俑,与龙门石窟的同类造像十分相似,凡是天王力士俑,都是身材高大、金刚怒目,不是挥舞着拳头就是单脚踩着一个魔鬼。古人塑造出如此骇人的形象,并将其放进墓中,本来是用来镇墓驱邪的,熟料无意中折射出了佛教艺术对唐三彩的影响。
唐三彩是唐朝与世界接轨的一个见证,它广泛地吸收了外来文化,同时又以辐射的姿态影响着世界文化。凡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大唐的各种工艺技术、奇珍异物、宝相花纹,都成为当时唐三彩再次表现和刻画的对象。
当时的大诗人杜甫,曾写过“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东来囊驼满旧都”等诗句,足见当时西域商人纷至沓来的景象是多么热闹。源于生活的艺术品唐三彩,最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景象。当然,阅人无数的杜甫,肯定欣赏过许许多多唐三彩,想必当他面对这些彩虹般的艺术品时,心情也会愉悦和激动。
但唐三彩也有衰败的时候,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王朝一个可怕的梦魇,全国死了那么多人,却再也无力厚葬,唐三彩制造业随之萧条,这种釉陶作为一个多彩的梦,渐渐被稀释成一杯残酒。
如今洛阳人见到的唐三彩,多是仿制品,而且多为彩马和彩驼,但你只要走进洛阳博物馆,就会看到真正的唐代生产的唐三彩,在那里,这种文物多得很。若是三彩马,必是马首微垂,神态安详,初看好像是完全放松的状态,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马的四只蹄子已经开始躁动,肥壮的身躯蕴藏着磅礴的力量;马的眼睛虽然看着地面,但分明有着广阔的视野,它是看到了战场还是看到了漫漫旅途?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那三彩驼比马的个子大得多,却没有马的色彩艳丽,好像还残存着丝绸之路上的风沙征尘。驼峰上,平展展地置一平台,驮着沉重的货物,载着歌手乐手,这些伎俑或吹羌笛,或弹琵琶,似乎有了这个“移动的歌舞团”,漫漫的通商之旅也不寂寞了。唐三彩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挥洒奇彩,直到现在。
唐三彩作为盛唐文化的杰出代表,曾有过非常辉煌的烧造历史,因为最早唐三彩在洛阳周边被大量发现,所以又叫洛阳唐三彩。曾经人们一度认为唐三彩仅仅是一种陪葬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