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又实惠的商品,不妨也学学卖家,人家都能放下面子,你为什么不能呢?只要开口砍价,就有机会省下钱,这可比赚钱容易多了,不是吗?
◎ 不“衣锦”就不“还乡”?这是病
外出打拼能够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自然风光无限。不过,一个人背井离乡,独自奋斗,想要成功谈何容易?于是,对许多功未成、名未就的人来说,回家这件事变得异常沉重,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
衣锦还乡的观念自古有之,这个典故出自《史记》。
项羽带兵杀进咸阳,杀掉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还掠夺了无数金银财宝。有谋事借机向他进言,劝他在关中建都,成就霸业。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意思是:如今我飞黄腾达了,如果不回老家去,就像大晚上穿着锦绣华服,没人看见一样,那有什么意思?
这就是成语“锦衣夜行”的由来,此后,人们逐渐有了衣锦还乡的说法。
在楚汉相争最为关键的时刻,项羽一心想着衣锦还乡,在江东父老面前展示自己的成功。他这一走,无疑给了刘邦一个大好的机会。后来,在垓下之战中,项羽中了韩信设下的十面埋伏之计,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于是,他带着手下将士躲避追兵,来到了乌江边。江边有条小船,船夫是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坐船过江,回江东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可项羽却说:“想当初,我带领八千江东将士一路杀进咸阳城,如今兵败,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说罢,他拔出剑来,自刎于江边。
在春风得意时,项羽只想着回江东去向父老乡亲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在遭遇挫折时,他又不肯过江东去,争取卷土重来。因为太爱面子,他不仅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大好机会,最后连命都丢了,这样的人能算是英雄吗?
外出打拼为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过年回家走亲访友,按照习俗和礼数,多少得买点儿礼物,发发红包。手头宽裕的话,就多拿点儿,要是条件有限,量力而行就是了。可有些人偏偏死要面子,明明没多少钱,还硬要装阔。
池某和温某是同乡,两个人同在外地打工,他们的工资不多,每个月大概五六千元,除去生活费用基本所剩无几。临近春节,他们领完了薪水和奖金,准备一起回家。
池某花了一千多元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