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人类的良心〃,获诺贝尔文学奖,波伏娃也曾经获法国最高文学奖,被认为是法国最有魅力的女人,20世纪女权主义运动的创始人,现代女性意识的守护神。他们之间独特的〃伴侣婚姻〃,数十年来一直成为东西方社会学学者以及普通民众感兴趣的话题。
设想如果没有上述这一切,如果没有20世纪以来单身生活方式本身的变革,主流社会中谁也不会对单身生活、单身个体、单身群体产生兴趣。尼克松时代的基辛格博士(虽然他和情人南希后来正式结婚)年轻有为,仕途通达,身边美女如云,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最出风头的政界单身美男子。80到90年代,一批年轻的性格更为奔放的单身男女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他们不仅富有而且深具个人魅力,性感、激情,富于感召力,他们之中有西班牙王储菲利普,世界级歌星麦当娜(于2002年结婚),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女影星朱迪·福斯特,等等;2000年新当选的芬兰女总统塔里娅·哈洛宁未婚与其律师男友同居15年,弄得国民不知以何称谓称呼总统的男友(后结婚);1999年在美国迈阿密海滩被人枪杀的世界级时装设计师范思哲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单身男子。现代社会,人们即使不通过婚姻也可以获得他们想获得的一切,例如爱,例如性,例如孩子(譬如麦当娜和朱迪·福斯特非婚生子),例如财富,例如荣誉,人们还有什么必要非得用婚姻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来束缚自己呢?难道做一个自由的人不好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都被形形色色的责任义务的规章约束得已经十分不耐了,于是有一批人率先在人类束缚最紧的地方解放自己。
上述的一切进步和演变都与世界的变革有关,与现代社会中主流社会的容忍有关,如果主流社会一如既往地歧视和压抑单身者,那么单身者便无法获得金钱、地位和荣誉,单身文化也就不可能在全世界获得如今天这样的发展的机会。
单身文化在中国
葛红兵 胡榴明
传统中国是一个反对单身的国度,中国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生子被看成是生活成功最重要的标志,〃无后〃则被看成是失败的标志。中国主流文化就是这样特别,一方面强调禁欲,一方面又强调生育。宋代开始盛行的程朱理学,就是儒家伦理学说和佛教的禁欲主义两相结合的畸形怪胎。法国的性学家福柯从来就不承认中国传统的禁欲思想和行为,在他眼里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性享乐的国家福柯:《性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可以以中国宫廷收藏和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