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遍布欧美的群居村一般都有一个活动场所来容纳单身男女较长时间居住,所以称为〃村落〃,小则占据一幢废弃的楼房或者厂房,大则占据一个村镇,原有居民因他们的聚集而纷纷迁出,他们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实行公社式集体管理。生活来源:一是依靠打工,如重体力的或是服务行业的零工以及街头流浪艺术等(他们从来都没有稳定工作,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为主流社会所容纳因而也不能被固定雇用),晚上回到村落住宿;二是依靠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和福利团体的流浪者食物供给站。群居村基本建构模式就是群婚制,村民在村内自由交合,男女交媾的最基本点是两厢情愿,除此没有限制。类似的群居村在中国目前尚无报道。
下面列表将普通单身者和群居单身者加以区分和比较:
一般单身者:没有稳定工作,失去社会地位。有独立住房或和家人生活,定居。在社会上寻找性伴侣。
群居单身者: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社会地位。暂时或者长期离开家人,抛弃原有生活处所,进入群居村落。主要在群居村以性乱交的方式寻找性伴侣。
以上可以看出群居村实践者是西方主流文化的颠覆者和叛逆者,是单身个体组成单身群落以抵抗传统社会的一种极端的形式。从历史的角度看,他们采取这样反社会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在寻找出路,寻找一种他们自己认为符合他们内心愿望和理想的生活方式。西方主流社会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极不赞成,但是也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予以取缔,而是任其自生自灭,也许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进步。
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蔓延欧美,引起民众心理上的极大恐惧,这就是欧美〃群居村〃自行瓦解的重要原因。性解放思潮终究抵不过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爱护,比较生命而言,性的问题就理所当然地往后放了。
英国诗人雪莱是欧洲群婚制的第一个实践者。19世纪初他和第二任妻子玛丽·雪莱以及玛丽的妹妹克莱尔在瑞士组成共同家庭。他以为这是理想的共同生活模式,他以他自己的生活展开了一场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小团体实践。但是,经过两年不到的共同生活,他自以为相当人性的一男两女的家庭宣告破裂,最先提出脱离这个小团体的当然是最薄弱的那个环节他的妻妹克莱尔。雪莱的传记作家霍姆斯谈到这一段故事时评论道:〃他(雪莱)被四面八方涌来的责任(此时雪莱还要负担因他移情别恋而自杀的第一任妻子所生子女的抚养费)围得水泄不通。他一直努力把自己和他身边的人从道德与社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