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相互促进也是一样的。
认同者的语言
葛红兵 胡榴明
只要人类社会仍然保持着一夫一妻婚姻家庭的主流体制,另外任何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不可能真正地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但是现代社会毕竟不是中世纪,没有宗教裁判所,也不再有火刑。21世纪已经来临,人类对自由的渴求更为强烈,而对奴役的反对也更为决绝,在政治的领域是如此,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也是如此。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人们充分领受了自由所带来的舒畅感觉,因而也分外地珍惜自由,许多人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保护自己所反对的人的发言权利就是保护自己发言的权利,理解和尊重少数者的生活方式是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他们将这些理念当成了自由的最为宝贵的理念。因而,当代中国,单身者也逐渐地获得了言说自己的机会、实践自己生活理念的机会。虽然对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有不赞同的观点,有不认可的看法,有反对的意见,甚至出现了集团式攻击,但是,单身者的思维和行为毕竟被允许表现了,并且受到主流社会的容忍这也是事实。
这是时代的进步,这样的进步,即使是很小一点,也是非常宝贵的。
宽松的空间
葛红兵 胡榴明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单身个体是孤立的、封闭的、禁欲主义的,社会主流对他们的态度是改造他们,将他们纳入婚姻家庭的大社会、大圈子中来,或者彻底地将他们抛弃到社会的最底层。在那样一个时代,单身者如果想要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更加封闭地与社会隔绝,过一种近似苦行僧的独居生活。
80年代之后,随着离婚潮的兴起,单身阵营迅速壮大。从婚姻家庭中分裂而出的一大批单身个体,加上原来就潜存于主流社会之中的单身者,汇合成为一个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他们走出了传统的封闭自守的禁欲主义(也就是独身主义),发展成现代的追求个性、生活开放的自由主义单身者。社会自由理念在他们那里和生活自由理念最先结合起来,这不仅仅对于中国单身个体、群体史具有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社会史、中国公共生活史都具有潜在的意义。自由的因子在这里显示了它丰富的内涵和对生活的微妙力量。
根据中国社会事务调查所(SSLC)进行的《90年代独身女人的公众调查》报告,关于独身女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性行为方式的理解度的调查结果,依次为大专48%,高中38%,初中以下的13。72%,在如何看待独身女人的情感依托上,被调查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