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尽管大部分在以后会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我们不得不利用它作为改变命运的爬梯。
现在,我们的命运是有所改变,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尴尬的处境,我们该如何去生活?我们可以想些什么?我们应该想些什么?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而将城市当成一个试验所?成为城里人?
我记得,你也记得,我们的老师们教导我们这个崇高的理想。我们读过一篇关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理想的文章。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的农民们在我们耳朵边唠叨的是:读书出去(指考上大学),扔掉锄头和犁。他们没有想过我们读书出去以后怎么办,当然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目光就停留在这里,一边幻想着周恩来的理想就是我们的理想,一边想着父母的期待,努力在城市生存下去。我们读的那些书能够实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理想吗?那些书,就像我们曾经用过的锄头,帮我们度过了以前某一段时间,现在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了。到现在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无知,又是多么地笨拙。我到底知道什么呢?现在能有帮助的只是那些实用的知识。而且,我们最缺乏的,学生时代又无法学到的,现在对我们来说又是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关于人与人的交往和相处、合作,分数已经没有意义了。另外一个东西显示出了它的无穷威力:金钱。况且我们本来就是穷孩子出身,为了上完大学,已经是举债累累了。现在面对金钱的威力,很容易就失去当初的信念。
我们的时代到了什么样的阶段了,相信在职业生涯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你我都已经领略了一二。豪迈的情感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完全粉碎了,接下来就只有妥协。
我要很直接地说,我们的时代到了信仰可以被很容易摧毁的阶段了。话题仍然和我们的教育相关。由于我们的教育的这些缺点。使得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孩子没有独立的思考,对自己的未来在一片盲目的规划之中。做得好就赞美,做得差就鼓励——大部分是批评,这本来是良性循环机制。可是一旦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们,教师们代替我们思考了大部分的事情,当父母们的思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也就茫然不知所措了。是这个好还是那个好?是这样好还是那样好?见过那种狂热和盲目吗?可能我们身在其中不知道整片森林的面貌,可是我们却真的是在这种狂热和盲目中危险地涉水过来的。
在我们的小学时代,常常会从老师、父母的交谈中听到关于自己的孩子毕业后要考中专的议论。中专毕业后就可以被分配工作,得到一个好职位,领一份不错的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