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怕饥饿,害怕暴力,害怕失业,害怕恶梦,总之,没有不害怕的事情。在小小的个人利益得到满足后,就会沉醉于狭小的私人空间,享受那么一点人生的乐趣。我们的人性朝着懦弱、自私自利发展,观念变得模棱两可,古老信念追求的真理,在这里成了无人理睬的消遣。
是什么使个人向往崇高呢?我一度问自己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无法体会到,也就找不出问题的答案。现今的生存模式找不出半点线索。你对崇高的诠释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又想到以前读过的那些经典作品,突然想到,答案不就是这个吗:一个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的信念,一个可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美好期待,人类的拯救者,上帝派来的使徒,一颗善良不忍有人被欺凌,有人挨饿的心……太多太多了,举例是举不完的。正是这些信念,这些期待,这种豪迈,这样一颗心,使得无数追求美好世界和真理的人们在向往和靠近崇高中度过了一生。
也许你认为我没有把问题说清楚,我愿意重新说一遍:是渴望不朽,追求永恒价值的心使古老的先贤们追求崇高的生活,做出了令后世数代人为之景仰的崇高行为。尽管先贤们的有些行为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甚至是愚蠢的,但是那是时代的局限性,也是人的局限性。
科学家、哲学家是这些人的代表。这里有苏格拉底、布鲁诺等无数的科学和哲学先驱。至于军事家和征服者的事迹,还得斟酌。
……这些简单的道理很早就隐藏在我们的意识里,为什么我们一再失去它们?这又是一个使我困惑的问题。
第二十二节 B8
我是怎样一个人?
我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在南方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一出生就是农民的儿子。我的出生代表农业人口的一次小小的兴旺,在承载祖辈的产业和传宗接代的期待中成长。在祖辈们数代人寻求理想生活的疲惫和无奈中,美好的传说被寄托到我的成长之上。传说中有美好的生活,存在数代老人的记忆中,代代相传,记忆与传说越来越遥远。新生的生命给老人们带来了又一次的希望。儿子的出生和成长已经带来过一次希望和一次失望,现在,父亲和儿子把希望寄托在新生的生命上了。父亲老了,儿子正年轻,孩子刚出生,整个家庭沉浸在喜悦和希望之中。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父亲比母亲大两岁。
当我十岁的时候有一天问母亲:“你怎么会看上我父亲,决定和他过日子的?你们怎么认识的?”
母亲说:“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