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娓娓动听的劝说。但在措辞上也有几处雷同,比方“少数人”“煽动”这两个字眼。近些年这些字眼大有泛滥之势,许多懒得动脑筋的地方官员,只要有人民群众不满或是上访,就要请出这几个字眼来做挡箭牌,以蒙混上级领导,轻则“少数人煽动”或“少数人鼓动”,重则“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策划”,似乎遍地都有“少数人煸动”,到处都是“少数人在有组织的策划”,简直把一个大好形势说得漆黑一团,不知给我们祥和的社会凭空制造和增添了多少个对立面。只有真正的罪犯和对社会怀有仇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少数犯罪分子,这些字眼用在他们身上是恰如其分的,而把这些字眼轻率地动辄用在因村企矛盾而引发的群体事件上,用在类似各种因不能解决问题而求告无门不得不起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闹事的群众身上,则是忘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国家的性质,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除了渎职因自己无能而诿过于民,得过且过,神经过敏,欲加之罪外,无疑还有“党八股”的嫌疑。然而,通过对照这两份文告的措辞和口吻,我们还可以从中发现,相似字眼也可以使之不“党八股”,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前者的文告已经在主观上先把“少数人”定性为敌我矛盾以达到“恐吓”人民内部矛盾多数人的目的。这一推一打,不知又有多少人民群众被人为地对立起来。而后者的“少数人”则是中性的,可以理解为类似犯罪嫌疑人,是为多数人开罪,而不是欲加之罪。这一拉一扶,又解除了多少群众的思想武装,化解了多少百姓的顾虑,难怪秀水镇事件虽然凶得多哩,却始终不死不伤!
6。 两份不同的文告(2)
以细节判断品格的人,从这两份文告中,不难见出执政理念之差异。
7。 还有个第五类人(1)
伯夷为人清高,伊尹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柳下惠随遇而安,孔子识时务。
有人很在乎:认为不是和治国像葛优,而是葛优像和治国?
究竟是和治国像葛优还是葛优像和治国?近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而细想却一点不简单。这是两个长相类似身份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是影视圈大牌明星,一个是县里最高执政者,一个是靠自己的长相和冷幽默来火遍中国,一个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默默为老百姓做事。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如何在台上演好剧本中的角色,如何在台下做好发自内心的自己,是这两个模样相似职业不同的人,一样都要认真面对的。
孟子为此开了清、任、和、时四种药方,第一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