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讯大战等都风起云涌。尽管看上去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体育经济的商业化运作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窠臼。无论是世界杯旅游竞争还是世界杯广告大战都完全在垄断中黯然失色。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体育,基本上是政治挂帅的。体育是为了政治,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获得了不少令人狂热的奥运会金牌及引发了人民的一片狂热与痴情、高兴与自豪。但是,谁曾思考过,获得一些体育奖牌自然为国家增添光彩,但体育资源这样运作有效率吗?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体育运作的商业化也已开始进入了中国。足球俱乐部的成立就是这种商业化的结果。但是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从来就没有离开政府的主导,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政府对体育资源的垄断。也正是政府对体育资源的主导与垄断,体育经济运作“黑幕”也就接连不断。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资源要有效运作当然是不可能了。
但是从世界的经验来看,自从阿维兰热执掌国际足联后,足球的商业化运作不断地发展到了极致,足球中的商机也发挥得淋漓尽致。20多年来,国际足联不仅使全球的足球产业聚敛着世界几千亿美元的财富,而且也让许多大赞助商名扬天下。对中国来说,2002年世界杯应该是发展体育经济最为天时、地利、人和的一次良机。国内各企业也铆足了劲希望借此机会分得一杯羹,但是天算不如人算,由于体育经济垄断性或非市场化,世界杯引发的一场大宴则擦肩而过了。比如,世界杯韩国旅游,国内旅行社完全能够借这次中国队进军世界杯决赛圈的机会赚得盘满(钵)满的,但实际的情况与预期的结果相去甚远。
本来,借中国足球在经历44年的磨砺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之东风,无论是球迷的狂热,还是国内民众的经济实力,一场世界杯的韩国旅游热一定会掀起高潮。正如去年中国人正在为中国足球队能够参加世界杯决赛圈狂欢不止的时候,国内不少媒体就估计,中国大概有10万以上的球迷将跨出国门,与韩国“红魔”同台共舞,但实际上其结果与之相去甚远。为什么国内球迷有其欲望,也有其实力,一股巨大的潜在需求没有转变为现实的需求?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国内体育经济非市场化所导致的结果。这次世界杯旅游热没有掀起高潮,反之惨重失利,其问题就在于不仅旅游资源(办理出境权)的垄断,而且体育资源(获得球票权)的垄断,而这两者的叠加又进一步放大了垄断的效果,从而最终把众多国内球迷挡在世界杯大门之外。
首先来看国内的旅游业,尽管国内旅游业这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业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