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验来看,要让一个内向性的市场国际化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上海要取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不可能的。
其次,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外国金融机构及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世人瞩目的。对外国投资者来说,中国市场的潜在性越来越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但是由于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肯定会面临着巨大的系统风险。例如,迄今为止,中国的股市一直没有摆脱“政策市”阴影,股市的运作不是以市场法则为依归,而是以政府政策为导向,政府要股指上升,它不得不涨,政府要股价下落,它不得不降,一切市场运作完全由政府政策来操纵。还有如利率问题,本来它是金融市场运作的核心,它完全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变化,但中国的情况并不是如此。据闻,最近中国高层认为中国银行现行的利率不需要变动,金口一开,所谓的利率市场化、市场利率改革与调整都免谈。一个完全不以市场法则为依归,而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的金融市场,连市场化、国际化都走不出,怎么谈得上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呢?
政府对市场的权威作为,自然是不可能发展出健康的金融市场的,但港人也不要低估政府对国内金融的操纵能力,如果内地要把更多的资源注入股市或金融市场,那么对香港的影响与冲击则不可小视。香港政府应该对此早有准备,并与中央政府有更多的协调。
再次,上海金融业与香港相比,最大的问题应该是金融基础设施落后。所谓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法律体系、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信息披露机制、交易与清算组织、监管机构等。因为金融市场的繁荣都是与金融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分不开的,而且金融基础设施必须随着市场环境和金融活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上海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刚刚开始,就是根本不能满足现实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如传统的会计制度只在侧重反映价值分配的信息,缺乏识别风险分配的有效的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