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朝旭说:“我先打个比方,我们中国人在美国或者别的什么国家的土地上,租人家的土地建一个工厂,或建几栋大楼,这个国家收了我们几十年的土地租金,能不能说这个国家就卖国了?”
凤玲说:“这应该不算卖国。”
朝斌大声说:“什么应该不算,就不是卖国!”
朝旭笑道:“同一个道理,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甚至是那些长期荒无人烟的土地上租一块地方,办工厂、搞实业,人家交上地租,按时纳税,还安排了一大批人就业,又怎么能叫卖国?”
凤玲说:“大家不是担心吗?”
朝旭严肃的说:“担心什么,真是杞人忧天。建筑在中国的土地上,主权是中国的,他能够把那块地,那栋房子搬走哇?”
朝斌说:“这些道理要给人们讲清楚嘛!我们学校的老师就不是这么说的,说和过去上海的什么‘法租界’、‘英租界’还不是一回事,还说什么‘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朝旭说:“你们老师看来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满脑子的旧皇历,所以学生当然跟着起哄啦!儿子呀,不过有一点,你算是讲对了,要把道理给人们说清楚,包括老师都要定时培训,因为,他们手下有上千万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青人啦!这个问题被忽略了。小平同志说过,是有个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民只可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应该结束了。为什么改革开放十几年了,对这个问题还是出现各执一端的现象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决策者们的意见不统一,阻碍了对正确理论的研究,论证和宣传;二、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还是不长,从实践到理论有个形成的过程。当这一过程尚未完成、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之前,宣传教育方面比较薄弱也是正常现象,你没看到,上上下下总认为话说多了会惹祸,哪个领导讲话,不是拿一叠事先准备好的稿纸,哪象我们今天这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啊!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还说‘如履薄冰’哩!”
凤玲说:“难怪有人说中国是羞羞答答搞改革,提心吊胆去开放罗!”
朝旭说:“奇怪吗?一点不奇怪。这样一种心态,符合中国的国情,这就叫怕担风险。有相当一部份人把守成理解为守旧,祖制不可动,动则离经叛道,在这些人看来,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凡是《贞观政要》似乎现在都必须遵行。毛泽东是一代伟人,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任何伟大的人物,都必然有历史的局限,受自身经历的影响和客观环境的限制,毛泽东大半生戎马生涯,满脑子的敌情观念,你不叫他想阶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