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先生的例子印证了“与疾病共生存”的理念,相信他会给无数的类风关患者带来希望。至少,我这个健康的年轻人,十分羡慕他年过百岁,能尽享天伦。明天就是重阳节,对于这样一位世纪老人,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有效的药物,控制住他的病情,让他不断享受美好的生活吧。
衷心地祝愿崔老先生的病情早日控制住,那样他就又能开着小车,在南京城里四处游览了。
那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梦想与现实之间(1)
◆李晶
http://。91sqs。/158
现在做医生真是辛苦,做一名好医生更辛苦。就我自己的情况而言,除了白天的忙碌外,晚上还要看书、查资料。每天睡觉前推开窗户,小区里亮着灯的人家已寥寥无几。
但不管多辛苦,作为医生大多毫无怨言。使我们感到困惑的不是工作的辛苦,而是我们所面对的不良的医疗环境,例如病人看不起病,虚假医疗广告满天飞,就医渠道不顺畅,社会对医生的误解等等。
近日我遇到一名脂膜炎患者,他去过几个
医院,做了大量检查,花光了家中的存款,借了许多外债,医生仍不能给他明确的诊断,病人因此失去了信心。因没有条件再看病,他只能待在家里长期不规范自服止痛药与皮质激素,最近出现了股骨头坏死才收入我们病房。面对这样的病人,惋惜、痛心、遗憾交织在一起的感受真让我们受不了。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医生遇到的类似例子真是举不胜举。我想,如果有一个很好的转诊与专科会诊制度,如果医疗保障体系能更完善一些,这样的情况也许不会发生。
另外,当今社会对医生的误解也是众所周知的。许多年轻医生抱怨:给病人看病,少做些检查,少开些药,病好了,病人没意见,要是没见好,病人就说医生敷衍了事,罔顾病人性命。又如医疗项目要求病人签字时,病人常认为医生在推卸责任,但不签字又违反了医疗规章制度。医生真是难当啊!
为何有这么多误解呢?我想这主要来自以下三种原因:首先医生吃回扣和拿红包现象不少,早已被媒体炒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其次医生的医疗行为与经济效益挂钩,使得许多医生开大处方或重复检查;还有医生的服务理念及医疗水平差,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我们不能否认这三种情况客观存在,但这些问题主要是体制性的。
面对现状,我们如何以良好的心态,充满自信地去工作呢?我想应该在服务理念上,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在医疗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