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纔是律诗。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式来看,第一句第四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乘‘ché;ng),第六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鹤‘,古读入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去不‘),第四句第 五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空‘)。当然,这所谓‘应该‘是从 后代的眼光来看的,当时律诗既然还没有定型化,根本不产生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例如:
崔氏东山草堂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32'
作者在诗中故意违反律诗的平仄规则。 第一句第六字应仄而用平(‘堂‘)'33',第二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 字应平而用仄(‘磬‘),第四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更见‘), 第五六两字应仄而用平(‘渔樵‘)。第五六两句是‘失对‘,因为 两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的‘坊‘也不合一般 的平仄规则(虽然可以为拗救)。除了字数、韵脚、对仗像律诗以外 '34',若论平仄,这简直就是一篇古风。 又如:
寿星院寒碧轩 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35'?
这首诗第一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摇‘),这种三平调已经给 人一种古风的感觉。 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仄平平‘来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尺‘字古属入声)'36'。 第三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夏‘)。第四句如果拿‘仄 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第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绿雾‘),第 六字应仄而用平(‘人‘)。第五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 量,第四字应仄而用平(‘蝉‘),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叶‘)。 第六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应仄而用平(‘林‘)。第八句如果拿‘仄仄 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鹤骨‘),第六字 应仄而用平(‘缘‘)。第七句第五字(‘对‘)也不合于一般平仄 规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