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兼北洋大臣,北上与联军议和。获悉自己又要东山再起,恢复往日的荣耀,李鸿章自负之情溢于言表,公然对属下吹嘘说:“舍我其谁也!”庚子之夏,李鸿章穿蓝葛布短衫,着鲁风履,在将军、巡抚以下官吏的簇拥下,从广州天字码头登上“平安”轮北上。抵京后,他又寓居贤良寺,不过这次他是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回来的。他作为清政府全权代表与西方十一国列强公使签订《辛丑条约》不久,于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1901年11月7日)肝疾迸发,吐血而死,终年七十八周岁。
李鸿章死时身份为大学士、一等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死后哀荣超常,追赠太傅,位列“三公”,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赐谥“文忠”。清廷还赐予其在京建立专祠殊荣,为此颁发上谕说:“京师建立专祠,汉大臣向无此旷典。惟该大学士功绩迈常,自宜逾格加恩,以示优异。”
据说,弥留之际,李鸿章“两目炯炯不眠”。在场人抚其目,并说:“未了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去。”他这才闭了眼,但仍涕流不止,口中喃喃欲语,伤心不已。但究竟要说什么,谁也听不明白。
不知这位晚清红人为何不肯闭眼,不知他还想给这个世界留下几句什么话。
乱中取胜(1)
高冕
历史进入咸丰朝,天朝大国礼崩乐坏,局势纷乱,昔日至尊皇权,此时岌岌可危。有一人物,生于乱世,乱中崛起,乱中取胜,乘乱直上,很快走红于末世王朝,最后问鼎权坛,成为中外瞩目的风云巨头。
此人就是袁世凯。
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在河南东部陈州府项城县东北郊二十公里的袁家寨呱呱坠地。他是父亲袁保中小妾刘氏所生三子中的老大,若与父亲大老婆所生一堆儿子放在一起,排行第四。后来,家人为他取字慰庭(又作慰廷、慰亭)。当时官场习俗,达官贵人常以原籍地名代替其名,因此袁世凯发迹后,人们又称他袁项城。袁世凯叔父袁保庆,与妻子牛氏久婚不育,后生二子均夭折,年逾四十膝下无嗣,遂将七岁的袁世凯过继为子嗣。过继当年,袁世凯随为官赴任的嗣父远离故土,先后到济南、南京生活。
袁世凯出生前后,封建中国暮年重疾,内忧外患,国中有国,乱象横生。清王朝进入最黑暗的时期。
论外患,英法帝国正发动加速中国殖民地化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两国舰队由南向北沿着天朝大国的弓形海岸线,一路袭扰攻略,大施坚船利炮淫威,病入膏肓的天朝大国却无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