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面子。例如,他要避免贬损他的邻居,以免引起任何非议。尤其是学生表现不佳时,老师也常会有这方面的顾虑。某位员工的表现也许乏善可陈,但由于考虑到他家庭的面子,老板会把他留下来,给他一个改进的机会。
有时,顾及他人的面子直接违反了社会甚或当事人本身的利益。很明显的,顾虑太多的老师根本无法纠正学生,顾虑太多的行政首长或家族领袖也会发觉自己缺乏权威。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文学中,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例子,赞美个人不顾情面,厉行职守。
6。“面子上不好看”:这种说法是在描述个人面对社会非议时的感觉。这和脸的概念有关。事实上,脸也有相同的用法。但是这种说法中的耻辱远比丢脸轻微。后者通常是指违反道德标准,“面子上不好看”则是由于疏忽而违反了某种习俗,和个人品格是否健全并不相干。自我觉得自己的声望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但却不会有强烈的羞辱感和社会孤立感。
7。“增加面子”:增加面子的方法包括捐款给公益机构,帮助和自己并无直接关系的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重要的文件或陈情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设立学校、孤儿院等等。这些举动可以使个人吸引大众的注意,并且得到正面评价。这种公众的肯定会增加个人的“面子”。
8。“争面子”:两个人争面子的方式包括以宴席待客或炫耀财富,以及在任何可能获得公众有利评价的事项上超越对方。大学球队也是在努力争取给母校增加“面子”。
9。“给面子”:甲的行动在其他人面前增加了乙的声望。给面子有许多方法:在大众面前赞美乙,强调乙的头衔或才能,对他的建议表示尊重(即使甲并不真的觉得如此),这些都是增加某人面子的方法。换句话说,它们能让乙的面子好看一点。
在许多情况下,给予社会上默默无闻的人面子,具有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重要功用。譬如,杰出的科学家称赞其学生的研究,便能鼓励后者更加卖力地工作。
轻视他人通常会给予人以“不给面子”的感觉。位居要津的人拒绝接见一位无名人士或者不愿答应他的请求,便是不给后者面子,可能让他觉得自惭形秽。虽然有些人会耽迷于这种形式的自我膨胀,但真正有修养而受社会尊敬的人,则会小心谨慎,不愿蔑视他人。
给面子不一定会受到社会赞同。有时,一个能力不足的人被选中或指派担任某一名誉性的职位,人们可能会批评这种做法,但老于世故的人会说:“他也是个知名学者,所以他们决定给他面子!”有人也可能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