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将谩骂侮辱的言论装入内心,塞进自己感觉之中是不现实、不明智、十分错误的做法。要是我们十分具有逻辑而又坚定不移,就不会有受侮辱的感觉,同样也就很少有失望或气恼的时候。你们还记得关于海鸥的例子吗?”
“当然了。”曼夫雷德与柯比同声回答。曼夫雷德接着说:“海鸥的例子使我明白了,所有的气恼、受侮辱的感觉及失望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可我们总是认为是别人气了我们,是别人让我们失望。您说得对,我们以为情感是来自外界刺激,其实它只能在我们内心里产生。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成了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概念。”
我又接着问:“为什么海鸥没有内在感受的问题?你们想想看,它们为什么没有?”
答案是明摆着的,曼夫雷德其实已经说出来了。只是通过提问使他在思想中更明确了:“我明白,海鸥根本就没有那个能让它们气恼的内圈。它们没有那个可以被侮辱、被欺骗的自我。是不是说,所有坏情绪的根源就在这个自我上面?”
我很高兴他提的这个问题。就说:“是的,可以这么说。我想再明确地表述一下:海鸥的自我不是个圆圈,而是圈中的一个点。明确地说是主体。每一个生物都有一个主体。海鸥及绝大多数动物都是直接从这个主体中心点上来对外部世界做出反应的。它们没有那个十分复杂的自我范畴在其间。因此它们活得十分本能,并且直接处身在现实之中。
“相反,我们人类总是要在主体与外围世界之间建立一个自我的范畴。只有很少数的人这个‘我’的内圈可以说还是圆融的。我们所描述的关于自己的画面几乎都是错误的臆想。很多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另一些人感觉自己不安全,行为受阻,有瘫痪之感。所有这些臆想都产生一个不圆融的内圈。这样的自我画面犹如一幅漫画,而且比我们在哈哈镜中看到的自己还要滑稽可笑。可是因为我们自己时时日日描述着这幅自我画面,就觉得它是正确的、可行的,而且很现实。因此也就很难从这脑中的怪影及迷窍中解脱出来。要是这个自我画面,这个内圈如此扭曲,我们怎么还可能去对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磕磕撞撞的外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呢?要是我们的内部都无和谐可言,怎么可能建立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关系呢?”
“这个内圈可真是不可思议。”柯比说,“就是这个自我画面产生了整个人类的悲剧:失意、挫折、富于攻击性,甚至还有沉迷幻想及消沉。所有这些都产生于我们的头脑之中。我们必须十分清醒:气恼、受侮辱的感觉、失望及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