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来到这里来做工,生活是很辛苦的。但当时也没办法。”蒋氏兄弟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生活。
他们离家之后,就很少见到自己的父母。1989年其中一人回去过中国一次,见了自己的母亲,不过两年之后母亲就去世了。两次见面的时间相隔了几十年,这是他们当年到古巴时完全没有想到的。
兄弟俩盘桓在古巴几十年,但也没想过在这边结婚,因为最开始要挣钱,又要照顾家里人,只能拼命工作,而工作开始也没什么发展。等到工作有发展的时候,古巴政权更迭,他们的生意被接收了。兑换货币的时候,他们辛苦攒下的钱被换没了,所以就只能在古巴留下来,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留就是几十年。
有很多埋葬在古巴的中国人,都不想最终埋骨他乡,大家都不想这样。如果现在再让他们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们绝对不会再走当年的路了,也不会背井离乡到别的国家找生路了。因为现在的中国逐渐强大起来了。
很遗憾的是,那些最早到古巴来的中国移民现在正在消失,再没有新的移民,只剩下华人后裔了。在这个意义上讲,未来对华人后裔是有希望的,对老移民们来讲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他们正在消失。
对于过去的岁月,蒋先生谈不上什么后悔与不后悔,因为他觉得,后悔也难啊,因为有时人生的情况就是这样,人生的命运就是这样。71岁的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健健康康过个晚年。
第三部分从北京到金字塔(1)
埃及,千年文明古国,同中国一样,拥有灿烂而厚重的文化积淀。当地球还处于一片蛮荒时,文明的曙光就已经照耀到这片土地上。不同时代里的不同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相遇、融合,汇成了埃及五千年的璀璨文明。金字塔、尼罗河、狮身人面像,这些神秘的文化古迹,使得埃及享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的称号。每年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享受其独具特色的阿拉伯风情。
“欢迎大家来到伟大的文明古国埃及。为什么叫文明古国?到了埃及你要找现代的东西,太少了。到这里来就是来看古东西。无论什么事,你都要把它和古老的东西结合起来,心里才会觉得舒服。如果你总是要对比欧洲文化和现代文明,那埃及简直太落后了。”
这段开场白是沈大勇对他的游客习惯性的“叮嘱”,也是他对于埃及文化的理解。名胜古迹众多,埃及的旅游业自然发达。在埃及,导游被称为“国内的大使”。沈大勇就是这样一个在埃及从事旅游业的人。但他不是埃及人,而是一个来自北京的中国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