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他。家里虽有几本甚么《千家诗》、《解学土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倒把与伴读的侍女采苹、双红们看;闲暇也教他制几句诗,以为笑话。”从这里的描述可以看出,清代学子的“正务”就是学习做八股文,而诗词歌赋都被看作“杂览”,儒家正统的“诗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削弱了。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在专制主义重重压迫之下,古典文学仍然绽放出一抹异彩,小说、诗词、戏曲、散文等各个文学领域都取得了新的发展。《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优秀的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对封建制度和统治阶级的揭露批判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戏曲方面则出现了《桃花扇》、《长生殿》等优秀作品。散文方面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不同的流派,但在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影响下,取得的创作成就有限。乾嘉时期,骈文尤盛,成为文学奇观。诗词领域作家众多,流派纷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少许创新。诗话、词话等理论著作十分丰富,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历代诗词创作的经验和规律,对当时的诗人和词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清初的诗坛上,吴伟业、王士祯是最著名的诗人。清代中期,郑燮、袁枚、赵翼反对模拟古人,直抒性情,多有创新,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就。优秀诗人龚自珍的出现,开近代诗歌之先声。晚清时期,以黄遵宪为代表的具有变革意义的“新派诗”成为旧体诗到新体诗之间的一种过渡。在历经元明两朝的沉寂后,词于清代重新复兴。从清前期到中期,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词人有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张惠言、周济等。清代后期的词又进入了新的衰落期。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明亡后迫于清廷压力而出仕,不久辞归。他出生于儒学世家,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成为明末复社领袖张溥的弟子。他的诗歌专学唐人格调,辞藻华丽,尤其长于七言歌行。早期的诗如《子夜词三首》等善于用清丽之笔抒写青年男女的缠绵之情,儒雅风流。明亡后,其诗风苍凉沉痛,晚年学庾信,尤见风骨。他写下了许多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诗篇,尤以长篇七言歌行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与成就,最著名的是《圆圆曲》。其七言歌行融合了初唐四杰和白居易的特点,文词清丽,音节和谐,注重抒情,委婉含蓄,堪称是唐代以后七言歌行一大家。《清史稿…文苑传一…吴伟业传》里说他“诗文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