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若泣血,他说:“因为,司空大人不相信我了。”
月落正啼鸦。
作者有话要说:历史上宛城一役荀彧并未随军,当然也不会有本章后半部分所说的情况发生,此情节为虚构。
☆、悔不当初生疑心,心有相思何须寄
被荀彧一句司空大人叫得呆呆怔住,曹操只觉满心凄凉——曾经,他从来只唤他为曹公或者孟德,自己也只唤他为文若。
六年前,他还不是称霸一方的“孤”,他也还不是身负美名的“荀令君”。那时候,他还只是曹操,曹孟德,他也还只是荀彧,荀文若。
在荀彧神情寡淡的注视下,曹操慢慢踱步至他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而后伸出手,在那还在往外汩汩流血的伤口上一按,再松开,指腹上就沾上了新鲜的血液。
伤口被这样直接地触碰,荀彧不由疼得微微偏了下头,可想到自己的处境,便又忍住了躲避的动作,露出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来。
用拇指摩挲了一阵食指上沾染的血迹,曹操不知是出于何种心情,伸手抬起荀彧的脸,缓缓道:“文若,我相信你。”
该高兴吗?那为何自己笑不出来?该难过吗?那为何自己哭不出来?昔日的许诺言犹在耳,却已是面目全非。当下的情况,连荀彧这样一流的脑子也想不明白了。
偏头躲开曹操的手,荀彧抬起袖子擦去了脸上的血痕,然后慢慢站起身,毫无波澜道:“司空大人如果觉得,那日我能够顺利脱险是因为与张绣有所勾结,那么,彧无话可说。”微微欠了下身子,荀彧还是像以前那样恭敬,”荀彧告退。”
曹操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一时恍然,隐约觉得,荀彧的步子有些不易察觉的踉跄。坐回椅中长嗟一声,曹操想,是自己错了吧,六年里,为自己出谋划策的,陪自己渡过难关的,给自己贴心安慰的,让自己放心快意的,不一直都是他荀文若吗?如果他想勾结别人,又何必等到今日?多少次自己身处险境都是他决断献计,救自己于危难千钧之时。自己怎么就会怀疑他的居心呢?
如果没有文若,我恐怕早就不能坐在这里了吧。想着,曹操不觉露出一丝自嘲的笑意。
不是文若变了,也不是我看不懂他了,而是……曹孟德看不懂那个身为“孤”的自己了。盯着地上那滩不大不小的血迹看得出神,曹操觉得,自己真是错的离谱,平白给自己找了麻烦,也伤了那个人的心。
后来,曹操再见荀彧时,那道伤口已经结痂了,隐在他垂落的发丝后并不明显,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来。只是曹操也知道,要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