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没想到吴得荣从一开始就已经准备算计他了,所以等到三部书出版,署名作者便大大让人惊异了:其中两部的署名成了“吴得荣、任冉著”,另一部干脆就只是“吴得荣著”,弄得任冉哭笑不得,而圈内人一时也把这件事传为笑谈,都说任冉太傻了。可是任冉自己却是有苦说不出,只能发誓从此决不再找中间人,哪怕少写两部作品,也要自己接洽出版的事。
一个根本写不了长篇小说的吴得荣,却成了“轰动校园文坛的青年作家”、“少男少女的青春偶像”,而真正的作者任冉却仍然默默无闻,这不能不说是当代中国文坛的一大笑话。
所以当卢海的话一出口,知道任冉与吴得荣这件事的人,立刻就都想到了任冉的教训,都不由得频频点头。
其实任冉虽然上了吴得荣这样一个大当,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却懒得去与吴得荣理论,于是自己暗暗发誓,再也不接受任何人的所谓的帮助。
许多同学和朋友都为此事而抱不平,让任冉找吴得荣算账。但是任冉却没有那么做,因为当时没有人知道任冉的心思,如果用稍微夸张一点的话说,那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当然,也正是因为有吴得荣这件事,才更加促使了任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加倍努力的。
任冉的理想,是能够走入国家文化部门工作,因为任冉认为,一个人不管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单靠自身在社会上努力最终也不会有太大的建树,而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果也像高士杰他们一样靠自己在社会上闯荡,那么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所以他只有走被苏宁朋、高士杰他们称之为“仕途之路”的路子。
事实上早在没来北京之前,只有高中毕业的任冉就一直没有间断过自学,并通过了成人自学考试。来北京之后,他多方求学,多方争取学习进修的机会,就在发现自己的书被吴得荣盗取出版之时,他也终于获得了北京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的青睐,破例收他做了弟子,带他攻读博士学位。
任冉一头扎进自己的学习之中,虽然他仍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自己的创作,但是与留在北京的文学院同学之间的交往却越来越少,最后除了偶尔与苏宁朋、高士杰等很少几个人通个电话外,见面的机会根本就谈不上。
一年前,国家文化部公开在社会上招聘公务员,这种机会对任冉来说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他绝对不会放过。于是,他报名参加了招聘考试,并且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被文化部录用。等进了文化部,任冉的成绩以及他的作品都受到了文化部领导的好评,于是三个月试用期一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