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拥有的,才是可以通过更新、调整而不断增进和谐、增进情感的。
理想主义,其实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精神领域,从柏拉图、康帕内拉等推出理论形态的理想主义蓝图,到宗教信仰中理想天国的梦幻招引,从闵采尔等人通过实践而试图实现完美社会,到历史上许多民族或群体不断寻找共同的精神依托,理想主义的旗帜总是在飘扬。尽管“乌托邦”“太阳城”等根本无法实现,但要求泯灭这种理想设计、幻想人们放弃幻想,本身也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这就是说,即使是背离现实的空想,其产生本身也是一种现实。要求放弃空想的“理想”本身,也是一种空想。因为,人的心理需求当中,既有利益需求,也有精神需求。性爱中的爱的追求提高到人生理想追求的层次,把性爱的欲望理想化,把性爱的追求和人生完美追求联系在一起,这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一些浪漫的诗人只不过是众多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的典型代表而已。然而,许多理想主义的性爱追求者,往往把追求当成了一种无休止的寻找、选择,而不是当成一种现实的创造与更新的生活过程。即,他们无休止地期待着一个天生的理想的化身,在遥远的地方等待着自己,而现实生活中,这种理想的化身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就连他自己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这种状态趋向的结果,一是理想永远在彼岸、束之高阁,二是一旦理想破灭就万念俱灰。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一个十分漫长的阶段,婚姻生活带有更大的现实性,心理修养不可能逃避这种现实的制约。只求婚外,忽略婚内;只顾彼岸,放弃此岸;只要天降,不要现实,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心理逃避。
现实的土壤更适合婚姻的花木生长,一切耕耘、培育、灌溉、修整,才会使这株大树开花结果,也才能真正绽放出理想的光彩。
2。婚外恋心理特色:分裂、冲突、痛苦
男人一般色胆要比色心小;女人一般是贼胆要比贼心大。
——仔细观察,这句话还真有几分道理。你看啊,有婚外恋情结的男人如果处于蠢蠢欲动状态,常常是缩手缩脚,瞻前顾后,畏葸不前。即使是鼓足勇气终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被形容为偷鸡摸狗,拈花惹草等等,总之脸上无光,心里有愧,蝇营狗苟。而女的往往是不动则已,动则来真格的,别来光想不做,光说不练那一套,有外遇就是有外遇,姑奶奶咱红杏就是出墙了咋的,妹妹大胆往前走。
不绝对,不都这样。但的确有一定代表性。
这种“男女有别”的情况,的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