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想过给这无助的老人来个红包转账之类的,但只在一瞬间,我便打消了这个令我恐惧的念头。
我怕,我怕在我说出这个想法的同时,老人从他那破旧的上衣口袋中掏出一部崭新的智能手机,然后面不改色的接受我那可笑的慷慨。
我想这一定会让我感受到欺骗,我不愿去接受这落差,所以我在一开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正当万分无奈之际,奶茶好了,也多亏了这奶茶,它的出现给了我一个折中的好法子,只是有些可惜,它还未来得及和它的新主人好好亲热,就要迎来另一位新主人,没错,我把奶茶给了老人,过程很顺利,老人短暂意外后便接受了我这情理之中的慷慨。
他向我说了声干脆而又熟练的谢谢,说完便开始寻找他的新目标。我猜下一个善良的人会比我大方得多,或许他会让这老人满意吧,可谁又知道他会不会比我小气呢?
由于口头上的问题,我打断了思考,重新向店员点了一杯奶茶,在这又一次不算漫长的等待中,那思绪的种子再次开始发芽,它蠢蠢欲动,仔细想想,这次举手之劳,我究竟得到了什么,我想要得到什么,我扮演的究竟是个怎样的角色。
我不知道,其实,我不想得到什么,我也算不得什么角色,我与乞讨者的地位都一样,只是身份不同,而这个不同的身份并不足以让我产生那所谓的优越感或是满足感,所以我的角色不重要,我所得到的不过是片刻的心安,仅此而已。
那究竟是何,使我产生了这个动机,并且付诸实践?性本善?应该不是,要知道性善性恶的主体是未经世事的孩子,他们未经启蒙。而孩子潜意识的倾向,都只是兽性的亲和,是善恶区别大自然所做出的反应。
这种由亲和力主导的行为是属生物天性,而非经历启蒙后的人性缺失,我虽然很喜欢将自己当做幼稚的孩子,可我毕竟是染了世事的,我不敢将自己与孩子相提并论,时有时无的童性也不足以支撑我孩子的身份。
排除了天性使然,唯一能解释我这行为的,也就只有麻木了,是人的麻木。
给予帮助的麻木比视而不见的麻木要可怕的多,视而不见的麻木是有理性的,是思考后的视而不见,视而不见者会用他们偏激的理性来编造一个蒙蔽自己的现实,让自己变得自然。
有时面皮薄的人,还会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