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并没有因为这句话而迟缓,依旧带着一众人完成了对天子特使的朝遏。这不仅是因为王允代表着汉家仅剩的权威,更因为郭琳太了解这个人了。
这个叫高顺的并州汉子默默对王允行了一礼,然后又恢复了淡漠。
郭琳自觉是做不到荀成这么狠的,要不是他和对面的泰山军有血仇,家族也不为泰山军所容,他是不会这么死战的。
郭琳作为丁原的肱骨,对于他的决策影响是决定性的。有郭琳作保,丁原才决定见此人一面。
没想到王允脾性上来了,直接上来拽着刘宏的衣袖不让他走,可以说是真正的犯上。
而之后王允的发展也确实如此。他少就继承家族的职位,为太原郡吏,经学骑射冠绝太原,其性子手段也非常刚强,能人所不敢为。
王允沉重道
“叔优为了带南匈奴入关,激得他们叛变了。哎……。”
王允要的就是这句保证,他低声说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如此功勋、履历,试问王允有何不能骄傲的。
这个时候郭琳力陈,他对丁原道:
“能安邦定国者,唯此人。”
“俊卿,你可知叔优战死了?”
荀成杀侄子一事早就传遍了后方,郭琳听到了也是心里咋舌。
高顺当然知道冯节侯是谁,正是征西大将军冯异。他自然不敢当,脸涨红,不断摆手。
而且郭琳还对王允有过恩,当时他所在的边军随丁原一道南下,之后被滞留在河东。
于是,郭琳将自己的铁甲扈兵都带了过来。
王允不怪反喜,笑道:
原来郭琳一直忙于阳曲战事,一直没来得及看邸报,而且并州东西之间的信息本就沟通不畅,所以他到现在才知道。
早在灵帝时期,此君就曾与刘宏就黄巾之乱的起因和祸首意见不和。当时王允在战场上缴获了张让宾客和黄巾部众联系的罪证,于是在朝廷上当场告发张让。
郭琳一懵,完全不敢相信这句话。
但郭琳也为王允日后的命运而担忧,如王允这样矜骄傲功的,危难时刻固然可以力挽狂澜,但一旦功成必有后患。
却在这个时候,王允那并州人特有的大嗓门就传来:
“俊卿,你我之间何来这些虚礼。”
郭琳苦笑,正要解释这首胜背后的水分,却见王允已经将目光看向了他背后的一众将领。
郭琳意外的看了一眼,不知道这个两个月是怎么得来的,他按照实际情况来说:
“如果太原豪势们能补给支持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