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菲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菲村里无论是东村或西村的年青人,大都有一个埋在心里的念头:假如有一天他们也能进到菲城去学习或工作,那真是不枉此生了。
那年头乡下人没有别的路,他们唯一能实现这种梦想的方式,只能依靠让孩子读书、上大学,将来分配到城里工作,变成城市户口。他们通过这种努力,有些人家已有孩子到县城菲镇学习或工作了,更有的人家已有人跨进了省会菲城,有了正式的省城户口。菲西村历史上男孩有读书的风气,如今女孩子也上学读书了。菲村人能上完小学就很不错,能读到初中就是“小秀才”,如读过高中,那就叫“大秀才”了,假如再有读了大学的,那真就是光宗耀祖的“举子”“进士”了。
从五十年代开始,菲西村里就冒出了几户新的“名门旺族”,说是“新的”,是因为这几户人家都是在解放以后冒出来的,他们是西村里头少有的几户贫下中农,解放后靠土改分田地有了财产,有的当了村官,那境况就大不相同了。说他们“旺”,因为他们不仅不缺吃少穿,而且都有后代人在城里读书或工作,所以这几户人家在村里走起路来的恣态都挺挺刮刮。这里有几户特殊的人家值得一提:一就是村上的王大爷家,解放初期王大爷从上海辞工回来,那时已是党员,回来后就把成份定为下中农,他是西村里最早的共产党员,当了菲村第一位村长兼党小组长。他有个女儿从小过继给上海的一个亲戚,后来就在上海读书成家生孩子了,王大爷自己回来当村官,却也因为这层亲戚关系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日子最好过。最值得骄傲的是他的大儿子,解放初当过志愿兵,不久入党,因政治条件好被包送上大学,改王小狗的名字为王政才,六十年代初就当上菲省重点中学菲镇中学的教导主任。王政才有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名叫王艳芳,长得皮白肤嫩,媚态万方,雍拥富态,加上她那活泼开朗大胆开明的性格,十分招人喜爱。
这第二户人家就是村里的巫老伯家了,这老伯也是下中农,在村里的口碑甚好,他有个大儿子巫经林在省会菲城里工作,是有名的外科医生。生下的女儿巫美睛也是位了不起的闺女,自小就聪明过人,四岁里会背唐诗宋词,她生得小巧玲珑,文静秀丽,一双灵动的眼睛象是能与人说话。
第三户人家是村里的林大爷家。林大爷虽是富裕中家,但思想一贯进步,他在解放初闹土改时主动把家里田地让给贫下中农,把屋子挤出来给生产队做办公室。他是私塾老夫子出身,深晓人世变迁的道理,从不争强好胜,为人一贯中庸,所以东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