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校,风花雪月的事向来倍受人们关注,所谓“人们”,就仿佛穷孩子对美味的向往,向往而已,解解眼谗发发议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在探听别人隐私的时候更是锐利得骇人。谚语说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豆腐渣工程。陆平的保密措施不佳,低估了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把和兰若馨的事告诉一个他自以为信得过的人,那信得过的人又把事转告给另一个他自以为信得过的人,如此几番,结果连只知道躲在书堆啃三角函数的呆子们也风闻此事,并觊觎而无奈地发出一声感叹。
第十九章 平淡故事
高一(4)班所在的教室也带有歧视性,墙壁班驳破烂不堪,建于上世纪的文革,墙上还有“打倒地主,当家作主”的口号,历史沧桑感十足,老得可以搬进博物馆供人凭吊,在里面打个喷嚏都有发生坍塌的危险,安全系数极低。今年学校新建成一座教学大楼,看上去很美,搬上去很难。校方一再声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我校新建的教学大楼将马上投入使用”。这番话给陆平的感觉是,学生应该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无奈,校方“马上”的诺言犹如情人许的誓言,难以实现。四班的学生翘首以待,等到花儿都谢了,也不见学校的“马上”是什么时候。陆平对此大加嘲讽,说,“马”已经被校长牵回家了。林校长是教物理的,在他眼里一光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概念,更何况是一匹“马”。
学校放了一部电影,是《南京大屠杀》,放映厅里骂声不断。学生们爱国情绪高涨,大骂鬼子“抢我地盘,杀我同胞,夺我女人”,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能操刀杀进日本国。第二天,全校都在读历史。学校的日子日复一日,陆平感觉有些空虚,他和若馨的事传出后,兰若馨似乎有意地在回避他,并刻意地保持陌生。陆平知道,她的理想是北大的未名湖,湖畔或许还会有一个等他的人,但那人绝不会的陆平。陆平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高考一结束,他就会被扔进社会大潮的马桶旋涡中,没有选择的余地,唯有随波逐流。陆平于是开始读书,几个星期后,他居然懂了什么是谓语从句和牛顿定律。人生是一座独木桥,谁也无法选择,邱沨说的。
高一年段的家长会,陆平没有通知父母,他想,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可陆跃华不这么认为,于是,陆平又进了她的办公室。赵世全料定他此行凶多吉少。
陆跃华开门见山道:“家长会那天你父母为什么没有来?”
“我爸去了岳父家,我妈去了海南岛。”陆平编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