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点”,重点放在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最丰富的欧洲绘画馆及埃及馆,并确
定了主要作品及艺术家。当夜,我翻出所有手头的中英文资料,写下了近二
十段串联词。
第二天的拍摄简直就是拚抢。不等陪同我们的馆内公关部小姐多说什
么,我们就一马当先,按预定计划开始录像。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代,从
伦勃朗到米勒、梵高,我们的每个镜头都非常明确,介绍的内容也相当准确,
使馆内特别派来的中文解说员大感无用武之地,连说:“你们都知道了?我
没有什么可补充的。”全组人马的高效配合也使公关经理大为感叹:“你们
的每个镜头基本上拍第一遍就成功。我曾接待过美国国内的电视摄制组,他
们的名牌主持人每段串联词都要录十遍左右才能说对,我在一旁都能把他们
的词背下来了。”
但即使如此,两个小时仍飞似地溜走了。埃及馆还没有拍呢。这时,我
们只有露出最灿烂、最真诚的微笑,恳求公关经理让我们再多拍一会儿(拍
电视的,求人的时候多了!)也许是见我们态度恳切,也许是欣赏我们的工
作作风,经理小姐犹豫了一下,同意了:“再给你们半个小时吧。”而且她
还主动打开了当天关闭的“狮身人面像展室”,让我们在里面安安静静地拍
了个够。
后来,她又领我们去了亚洲馆,后来,又到了博物馆的露天展台。。半
个小时,又半个小时。。
等到大汗淋漓的我们吐出一口长气,说:“谢谢,我们大概可以结束了。”
经理小姐才突然想起什么,大呼:“唉呀,今天中午我的老板约我开午餐会
议,我已经迟到一个小时了!”——对不起,经理小姐,我们可不是有意的。
这一番紧张激烈带来的是工作的快感和全组人由衷的相互敬佩。电视是
项集体创作,越是成熟的电视制作,分工就越细。现在有些人一提起“主持
人要采、编、播合一”就以为是主持人一个人什么都说了算,什么都干,其
实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曾经有主持人在片尾字幕上用特大号字体给自己的
名字冠以“策划、制片、导演、编辑、解说、主题歌演唱”等一串头衔,就
差没写上自己是“摄像”了。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样才显得主持人“名副其实”,
多才多艺,其实这恰恰反映出制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