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报纸和字典中展开。她用僵硬的手指点着一个个铅
字,然后用热切的眼神注视着我,等待我的回答。如果她是个健康的女孩,
我们该有多少悄悄话可以分享。我细细搜索自己对她的感情,发现在深深的
同情之余还有着深深的敬佩:这个世界伤害了她,她却给予这个世界无瑕的
珍爱。当我们这些正常人在生活的沼泽里怨天尤人的时候,好一个弱小的灵
魂,却接受了一切不公平,同时在给予与交流中寻求快乐。
她那双黑亮可鉴的大眼睛,让我安静。
一直抚养照顾辉辉的是一位戴金丝边眼镜的清癯矮小的老太太,因为她
一生未婚,所以我们用男性的“公公”来称呼她。她出身于沪上一个富族,
是家里的三小姐,读过教会办的女子学校,熟谙英语。她文雅的举止与弄堂
里的其他妇人非常不同。但她以一份特有的安详亲善与这个环境和谐相处。
据老人们说,当年,她最要好的女友遭遇婚姻的不幸,无力抚养一双儿女,
她便搬进了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家庭,承诺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一诺千金。
她看破大家族的冷漠虚伪,与它脱离了关系,靠做小学教师过上独立的
生活。一个未婚的年轻女性独自领着两个孩子生活,家族邻里中会有多少非
议和冷眼,是不难想象的。靠小学教师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其艰辛
坎坷,对于她一个做惯小姐的人,也是不难想象的。人们总在猜测,这个弱
女子的身躯里究竟哪儿来这么大的毅力和智慧,人们只知道,她累弯了腰,
但是两个孩子都长得很端正,而且有出息。其中的男孩成为辉辉的父亲。
当辉辉的悲剧降临的时候,已经退休的她,又主动承担起抚养辉辉的重
任。又是一句承诺,又是一个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又意味着几十
年的操劳。这回,还是个有残疾的孩子。她一勺一勺喂养着她,一年一年安
慰着她的悲愤,一个字一个字地启蒙着她的心智。她无疑有着一颗博爱仁厚
的心。但她没有去操办什么瞩目的慈善事业,而是选择去抚养一个又一个的
孩子。
在我关于侯家路的记忆里,永远有这样的一幅图画:阳光射进窗门,一
位戴着金边眼镜的整洁的老妇人,抚慰着一个有一双大眼睛的女孩子,教她
学会自己拿勺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