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同窗取笑。于是十二岁的孩子就有了卧薪尝胆的打算。在我的记忆中,
每个周末都是在习题集里度过的。初中毕业时,我在年级里排到前几名,免
试升入高中。进入高中,又成为学习尖子。在全区统一的高考模拟考试中,
我的总分名列全区第一名,令同属海淀区的北大附中等一批市重点中学的老
师和同学对我的母校刮目相看。正式高考时,我的总分在全北京市排入了前
二十名,其中语文成绩几乎是满分。学生做到这个份上,也算雪了靖康之耻。
更让我引以为荣的是,我在中学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高考
的关键时刻也不迟于晚上十一点熄灯。我坚信如果专心致志,讲究效率,不
必悬梁刺股。听到古人捕萤为照的故事,我不以为然——白天有抓萤火虫的
时间,不如把书读完。
牛吹了这么一通,心中略为一松:起码读者不会一味地指责我“顽劣”
了。
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它的校风淳朴严谨,学习气氛很浓,造就了良好
的学习环境。我不记得同学们攀比过吃穿,但大家在学习上却很较劲儿。
当然,这与八十年代初全社会开始重视教育,特别是把高考作为莘莘学
子的首要出路的风气是分不开的。那时中专技校还不普遍,升高中、考大学
几乎是就业的唯一出路。家长们对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