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算尽则死。又有二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人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逢庚申日上诣天曹,言人罪恶,利人速死。月晦之日,灶神亦然。”此等言语,分明劝善戒恶。那圣贤是天性慈祥,不待鬼神监察,自然是善的,那恶人天性好贪,百计害人,那肯信这迂阔无凭的话?他说道:“我心里言人的事,机巧深藏,鬼神那里测度?暗室亏心,鬼神那里得见?这四海九州多少人烟?如是鬼神处处察记,也有到有不到的。况人命一定,我该享这些富贵,一似天教我下来行这些恶的一般。那些官禄、钱财、女色、宅产,俱是他该送来与我享用的,就取之不义,亦是当然。况人一死,那口气散了,那里有甚形质,有甚衙门?那有死鬼还来素报的理?这因果的话头,不过假此骗人施舍罢了,那讨真正鬼神。过了百十年的事,还有人对证不成?”所以,往古来今,满天地间俱是这个疑心,又有那七情八欲六贼相引,以此任意贪淫。那儒者读书,自说明理,疑心更多,又作《无鬼论》以辟邪说,反把孔圣人“敬鬼神而远之”一句不曾参透。所以,这些《感应篇》也只半信半疑,存为虚言劝世而已。就有亲见死者托梦、病人见鬼等等现象,又道是游魂习念结成幻境,到底不肯信鬼神是真有的。所以佛说众生好度人难度。只此疑心,误却死生大事, 真可慈悲! 今日就《金瓶梅》说这些“感应”,难道做书的亲见不成?那《华严经》说:“有花有果,有冤有报,如影随形,佛法真实不虚。又说:“不可思议,正为世人小小聪明,反成愚惑。”因此把西门庆死后光景说与活人现眼。
游戏品
第五回
奈河桥奸雄愁渡
枉死城淫鬼传情
《华严经·;梵行品》:
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
汝等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