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痛改前非”上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却还要“给他机会”!这种古往今来习见的做法,正是女人的懦弱和愚昧之处,是宿命式的慢性自杀。
我不大能理解的是作者的感叹。如果那句感叹语含讥讽,那自然没有问题。否则,将苏秋千此刻的表现赞叹为“成长真是迅速”,那无疑是一处不能原谅的败笔。
乱红飞过秋千去——序《秋千女人》(2)
与李伯朗离婚后,“秋千又是轻松又是悲凉。她终于可以解脱了”,作者接着写道,“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沉重的失败感呢?”这是因为,她心目中根本就没有“自己”,而将自己视为了男人的附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无可附之处,成了断梗浮萍,自然会生出沉重的失败感了。反过来,如果将男人看作毛,将自己视为皮,还会生出沉重的失败感吗?大约不会,那十有八九是要生出轻松自在感来。
类似的描述还有。当第二个男人董亦剑患了肝癌后,“秋千感觉,她是在一个由不明物质造成的黑洞里,以最快的速度,坠毁。那黑洞无边无沿,她的坠毁无始无终。”与上面所述稍有不同,这件事涉及生老病死,更接近常理常情,但秋千的感觉是那样的深重,让人看不到她此后人生中的一丝光亮。这就有问题了。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乃至于还要寻找人生的乐趣。这不是绝情,这正是生活的应有之义。庄子丧妻,鼓盆而歌,自有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在,我们不必效仿;女人丧夫,悲痛欲绝,感觉自己的天空黑暗下来,也很正常,但若说“那黑洞无边无沿,她的坠毁无始无终”,那就是自己走向自我虚拟的人生“黑洞”了。
许许多多关于女人的悲剧,其制造者正是女人自己。深刻的悲哀也许正在于此。
秋千有快乐吗?有。可那快乐之中却透着隐隐的辛酸。
董亦剑死后,秋千依然在努力,她还想抓住快乐。别人为她介绍派出所所长赵守戟,她想,“她的花,已经到了盛开的尾声,她需要一个女人最纯粹的快乐。她心里有一个小兽,她一直将它关着锁着,只不过是拉着链子,匆忙地溜上一圈儿。现在,她要放开那只小兽了,任它自由自在地驰骋,公然地嚎叫,恣意地发疯。她要燃烧了。”
按说,这才是那个秋千架上情态飞扬的女人。在道德范畴之内,一个女人追求她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作者称之为“最纯粹的快乐”——不仅正常,而且看上去很美。可惜的是,小说中,“秋千女人”属于这样的快乐实在太少太少。
比较令人费解的是,苏秋千对第四个男人孙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