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商检公司党小组的议事日程。在党小组讨论会上,王禾发狠地向姬逸夫开了三炮:一曰,89年业绩不如88年;二曰,骄敖自满;三曰,说“姬逸夫说不带他去香港是给他穿小鞋”自己感情上过不去,得请他先讲清楚。”
讨论会一完,魏坷就跟姬逸夫透露了王经理的表现,并说我是同意你入党的;李大可在回家路上也偷偷向姬逸夫透消息,还说要不你找王经理谈谈?你看,他是经理,他不同意我们也不好办。姬逸夫的强劲儿上来了。跟李大可说:“谈什么?我又没错。是他向我征求意见时,我当面给他提的。怎么?搞秋后算帐来了?89年和88年能比吗?89年国家的经济政策是紧缩,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都从百分之十跌到百分之七了?他知道不知道?局里对他的经济指标也从前年的40万减到10万了,他不知道?去年局里定的10万指标,我一个人就挣了6万多,我怎么就干的不如去年好?他怎么不是给我穿小鞋?他正给我穿的这双鞋比上一双更小!”停一下,又说,“他当处长的,在对他进行的审核期间请我给他提意见,他应当本着‘有则该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听取,谁给他权利来指责我的?就这个水平?跟他没什么可讲的。”
事情就这么僵持下来。
姬逸夫心里明白,王禾是等姬逸夫求饶告软,你不服软,我不撒话,叫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李大可和魏坷心里也有一本帐:现在局党组正选拔干部,准备为各处室配备副手,而李、魏二人都心知肚明,姬逸夫已然是商检公司业务部经理,比他们略胜一酬,如果再是党员,那公司副经理的宝座岂不非他莫属?而他们二人又都似乎“朝中有人”、是“藏龙卧虎”,所以,就势来个顺水推舟——拖吧,反正好赖有老王这堵挡风墙呢。
就这样,一拖就是一年半。
91年7月,商检局机关支部敦促商检公司党小组排解此事。党小组召开扩大会议。会前,李大可三番五次嘱咐姬逸夫,千万别激动,向老王好好解释解释,给他个台阶下。
姬逸夫会上讲:“王经理,您88年底的确当着俩三个人说过要带我去香港;可今年您又的确没带我去,而且也没有任何解释。在这期间咱们之间又的确因为王瑗的去留问题在党组扩大会上吵了。所以,我才有了那种推断:是不是就因为我反对留用王瑗,您就给我穿小鞋呀?如果您当初没提带我去,如果您当时有原因不能带我去,而且跟我又作了解释,我也就不会有这种看法了不是?我并不是肯定说您在报复我。我是说您的这种做法容易使人产生这种疑惑。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